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

銅鑼灣駱克道利苑粥麵

在銅鑼灣駱克道的利苑粥麵,撐得過不少重大難關,卻於本年一月底結束營業。那不是因為老闆不想做,不是他再無力氣去做,也不是他一心想賺大錢而不屑再做小本經營。老闆在1971年開舖,這間小舖捱得過七十年代因為石油危機而引發的經濟大衰退、八十年代因為中英談判而觸發的移民潮、2003年因為全球矚目的沙士引致人人不敢消費的恐慌。好了,到了2013年,卻在一叠叠人民幣、千千萬萬個自由行推高的租金之下,黯然結業。

1971年至2013年

是的,在1971,香港有一間利苑開張;同年,也有一個陳淑莊出世。其實,我一直不知道利苑和我同齡這件事,直到上星期知道結業消息,當日下午就馬上衝去利苑叫了一碗粥和一碟油炸鬼來吃,和老闆談起,才驚察我們的緣份。可惜,在剛過去的周二,是利苑最後營業的日子。
看新聞報道,才知道原來很多一早就去排隊等食利苑最後一餐的市民,和我一樣,最鍾情利苑的豬膶粥和裹蒸糭。明火粥品和裹蒸糭,配上雲吞麵,堪稱「利苑三寶」。在那裏,除了舊式地磚、生銹了的收銀機之外,最重要的,是店內依然乾淨清潔,老闆和員工們在幾十年來,一直緊守這個經營食肆的核心價值。衷心希望老闆能成功另覓他舖,讓利苑和我們一齊繼續人生路。
對利苑的懷念,喚醒我在銅鑼灣的那些年。爸爸早年曾在大丸工作,在我眼中,大丸是一個可以讓人涼冷氣的地方。小時住北角,大熱天時每當想嘆冷氣、又想沾一下時尚氣氛的時候,就會行路或者坐電車到銅鑼灣大丸行街。同年代的朋友或者會記得,那時還有天祥百貨(Dodwell),賣的主要是由英國入口的產品,像今天的馬莎百貨一樣。當日資百貨在銅鑼灣各霸山頭的時候,天祥算是頗「另類」的了。
還記得,我在這間英資百貨買的都不是甚麼貴價東西,頂多是一些零食像Tea fingers和果汁軟糖之類,因為美味無比,天祥結業之後惘然若失,現在我不時光顧馬莎零食部,就是想重溫一下那種味道。至於媽媽,就最常幫襯天祥的學生白襪。原來,媽媽到處搜刮了不同牌子不同價錢的白襪給我穿,發現只有天祥的白襪,由橡筋到棉花,才真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。所以,即使價錢略貴,也改變不了她對天祥白襪的堅持。

2013.01.29

銅臭味「推開」人情味

天祥在崇光旁邊。說起舊時崇光,又記載着我某個少女年代。今天的崇光,門外總是擠着沙甸魚似的人群,很難想像,以前在崇光門外,居然會有小販擺檔,不是賣燒賣魚蛋,而是賣小說、而且可以買到亦舒的小說!
那些小販每每在崇光晚上關門之後,陸續出來擺檔。我自小讀女校,又因為媽媽管得嚴,從來不准我看愛情小說,再加上我也很少去夜街,所以某次因緣際會,晚上路過崇光,實在興奮不已。而我也在那裏買了人生中第一本亦舒的愛情小說《圓舞》,而我,看了這本小說超過三十次!那時的銅鑼灣,雖然很消費,但也很親民。崇光後面的駱克道一段,不知有幾多街坊小舖,吃吃玩玩,一碗雲吞麵一碗豬膶粥,一碟上海粗炒加一碗油豆腐粉絲湯,貴有貴買,平有平吃。
我曾經講過,近十年來我對銅鑼灣的「變天」已經無動於衷,它就像一個面目模糊的舊情人,早已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。報紙說,由崇光到灣仔消防局的一段駱克道,七成店舖都是化妝品、服裝鞋履、藥房和個人護理品店,明顯就是以自由行為主打對象,可憐香港小市民想找個地方搵餐晏仔亦甚艱難。據說,利園山道一個800呎的地舖,最近由一間藥房以月租58萬承租,比舊租金急升超過兩倍,當然,舊租客只有被趕離場。這裏有藥房進駐,那邊有麵檔執笠,看來,香港人的將來,大概只能選擇吃藥吧了!
銅鑼灣早已經今非昔比。本來,發展的巨輪,就是推動着一個個時代的轉變,所以即使這裏有一個時代廣場,也只是歷史長河之中的一粒塵。可是,在發展的背後,銅鑼灣由原來各式各類的店舖堆砌起的獨特個性,漸漸被各大品牌連鎖店的單一消費模式所取代。不外都是那些名店、時裝店、化妝品店、個人護理連鎖店,銅鑼灣和尖沙嘴,找不出一點分別,沒有一點性格。
哀我銅鑼,面目全非,很難再找到人情味,也很難聞不到四處的銅臭味。我想起羽翹主唱的<銅情深>裏面的歌詞:
「三越 混亂大堂搭向我肩膊
愛戀於松坂屋內揭幕
食街中擁抱 熱吻不加思索
曾共你 心如明珠漆黑中記載
誰料轉畫於翡翠已沒法再愛……」
「讓心聲留在 大丸的福袋 讓我於渣甸坊被自由行推開」
被自由行推開的,又何止是你和我,還有我們的歷史,我們的價值。

2013.01.30

作者:陳淑莊 攝影:黃子偉、林栢鈞

Source: appledail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