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

髮剪局1:飛‧髮

人在西營盤第二街,陋巷街角,收音機長期調到商業電台第五台,背景音樂是松松姐姐的《月兒彎彎照九州》。我與攝影師、以及85歲的胡師傅、陳師傅,圍着圈,攤開雙手凌空凝住。胡師傅和陳師傅定過抬油,雙手絲毫未動,我和攝影師,二人四手,不夠五秒,勁震。幾鋒利的刀都有生銹的一日,桌上幾把60年歷史剪刀磨得又短兼生銹,兩位雙手,卻真的未老。
記者:陳慧敏 攝影:陳盛臣

好搵過當差

訪問途中,一直有客人走來,吹水的幫襯的。年尾流流,我怕阻你工作喎陳師傅,他一揮手:「唔阻唔阻,我哋呢度唔阻嘅!」然後被按着頭飛髮的老顧客,也有一句沒一句的搭嘴。
曾經,香港打工仔去剪頭髮,密過OL去做Facial,當時,我們都叫「飛髮」,由「fit髮」演變而來。
三個沙煲兄弟於日治時代,十一、二歲學師,歷經了三年零八個月,17歲成為正式師傅養活一家七口,六十年前在常豐里開廣東理髮店一腳踢,後來拆樓,四十年前搬到第二街角落頭一間小石屋繼續經營至今。
現在店裏剩下85歲的胡師傅及80歲的陳師傅。店裏二手買來的理髮椅,同甘共苦了六十年,加起來上百年歷史。每次有客人要刮鬚,抽起個大鐵鎚般的頭枕碰一聲裝上。五十年代高峯期,朝早七點做到晚上十一點,陳師傅:「做到《夜半奇譚》,講鬼古嗰陣先收工呀!」甚麼時代如此旺場?「最旺係柏立基做港督嗰屆囉!當時香港鎖港,人口又少,盲的跛的都有茶樓請佢哋賣包。」1958年柏立基出任港督,並為香港爭取了財政自主權,財政預算不必交予英國審批,但同時社會貪污成風,想做份最低級的政府工都要使黑錢疏通兼要查三代。陳師傅:「嗰時做呢行好好搵呀!啲人飛髮又勤,個個都好工整嘅真係。一個月頭最少嚟剪兩次頭髮,有錢嘅剃鬚剪髮,一個月嚟四次!當時做警察先得160蚊一個月人工,掃垃圾105蚊,剪頭髮有三百幾蚊。有皇家工(政府工)我都唔去做啦!如果唔係,我𠵱家食長糧喇!」

廣東至係最醒

四十年前,小店還在常豐里之時,有好多公仔書,當時的家庭個個都有四、五個小朋友,小朋友剪髮四毫,大人剪髮五毫,洗埋頭七、八毫連剃鬚,一家人來就把小店坐滿。那一代人剪頭髮,幫襯開就好似入了會似的,每隔一陣就自動回來報到。十來分鐘的相聚時間,洗頭剃鬚為名,聚舊打牙骹為實,一跟就是幾十年。陳師傅:「現在老顧客都少喇,有都死晒喇。幫襯開嗰啲起碼都拍得住我哋年齡喇。」
戰後大陸開放,好多上海師傅來港開「上海理髮舖」,門面靚,服務好,說穿了其實師傅們大抵都來自揚州,卻以上海自稱,因為聽落又潮又摩登,仲可以收貴幾蚊。陳師傅想起有點不忿:「上海(師傅)有限嘅啫,嗰啲人一味討好客人。你知中國人一味抬住人哋大髀話人哋叻㗎嘛,但邊夠我哋廣東人叻呢?問心講句喇!分別呢,上海師傅嘅舖頭,裝潢好、企理啲,又有煙仔食,又畀毛巾你抹面,招呼妥當,我哋廣東人,啲下欄功夫唔做嘅!師傅就係師傅,佢來飛髮你就畀佢坐,就係咁。我做咗六十幾年,都係呢把手剪,練練吓咁。」給客人剃鬚時,陳師傅雙手非常穩定,他反反手腕:「學師時要練手骹,練得柔軟,否則剃鬚時會刮痛客人,唔得㗎!」

拆解百年飛髮椅

最憎披頭四

以為上海師傅是他們大敵,才不!他們的大敵,是唔剪頭髮的披頭四!「若果舊時整成披頭四咁,你日日都有難呀!你唔得啲警察滿意,佢哋唔理你係咩四,日日都叫你埋嚟、擰轉面拍埋牆,問你做乜嘢功夫(職業),你解釋妥當就放你一馬。你話你學得𠵱家啲人咁撐起腰,阿蛇(阿Sir)、阿蛇咁輕佻?佢就擰你埋牆,蛇吖嗱?你冇仇報呀!你梳晒啲頭髮去後面,乾淨整齊佢就唔理你。」多得警察幫忙,即使五十年代末,裝修豪華的上海理髮屋入侵,年卅晚,開滿廣東理髮店的小巷總是排長龍,西營盤第三街那邊曾經有十幾檔廣東理髮,統統滿座。
回到21世紀的年廿九,上午時分小店客人一個接一個,有專程由香港仔來的八旬翁,也有專登開車來,來個十分鐘飛髮短敍又趕開工的的士司機。但長椅上未見人龍。陳師傅:「𠵱家啲人都唔肯剪髮啦!」六十年代披頭四爆出,吹到七十年代溫拿、林子祥、阿倫等個個長髮及肩,胡師傅講起就氣:「披頭四最影響我哋呢行啦。個個長毛怪,影響晒啲香港人唔鍾意飛髮!你都係學披頭四之嘛!」又關我事?「你(個頭)呀,唔係唔飛四十次髮,邊留到咁長頭髮啫?」我無力地以「陳寶珠囉!」自衞,胡師傅以「嗰陣梗係興夏萍(柯德莉夏萍)裝啦!」這吓痛擊,氣勢上,我輸了。

法國花柱之謎

「友記」的門口,以這紅白斜間為記。原來這斜紋記號的來源有多個版本。陳師傅聽說是當年法國大革命,一理髮師協助革命軍領袖脫險,所以革命勝利後就讓髮型屋掛上國旗,作為功績標誌,漸漸演變成今日的花轉筒燈;又有說在15世紀時,因為醫生們都覺得污血不乾淨,於是請拿剪刀的髮型師兼任放血師,所以以白色代表繃帶,紅色代表血為記,讓人知道哪裏有放血師,流傳至今。

友記理髮

地址:西營盤第二街橫巷 鳴謝: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

剪髮.術語

舊式飛髮舖,有好多有趣術語,師傅們講起仿若打暗號。今日當然逐漸失傳,你去salon髮型屋,再也聽不到了。
吹波:五、六十年代左右,男子流行將前髮吹起,形成頭頂一個「波」
草:指頭髮、好亂嗰種
草王:頭髮又多又亂的客人
趕蟻:剃鬚,當時人見你一面鬍渣,像成面螞蟻一樣
蝦仔、樹叔:貼士
父子十:二十元
大千里:十元

Source: appledail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