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1998年7月,啟德機場最後倒數,九龍城擠滿來拍照的市民。
風球啟德剛剛離開本港,當前天天文台發出風暴警告時,面書上就有人說:啟德要來了、終於回來了,像母親歡迎出走的叛逆兒子。不過是一個風球,因為掛了「啟德」這個名字,忽然我們覺得親切、忽然又想起了鐵翼劃過民居的畫面、忽然我們忘了擔心周末會打風落雨。這個老朋友,原來我們都很懷念。
記者:劉嘉蕙 鳴謝吳邦謀提供歷史圖片 九龍人之啟德情
住在維港兩岸的人,各有一組交通工具的故事和聲音記憶:港島人是電車的叮叮聲,九龍人是飛機的轟隆聲。
吳邦謀( James)是九龍人、航空迷。機場還在九龍城的年代,每次大鐵鳥經過,他自然會抬頭張望;車子一駛過機場,他零舍興奮。「見得多就會有興趣,開始研究飛機型號,想知多啲。」畢業找工作,是船公司先請他的,幾天後另一份在機場上班的工作打來,他想也不想選了後者,一晃眼十幾年,「家辦公室一打開門就見到飛機。」其時機場已搬到赤鱲角,但他心繫啟德。上網買啟德的照片、鑽圖書館找資料,07年寫第一本講啟德的書,09年再一本,糾正大家對舊機場的種種小誤解。其中一項是,小學常識問答比賽常問到的,啟德機場的命名,是紀念何啟和區德二人。「這是個美麗的誤會。」 啟德≠何啟+區德
啟德機場的誕生原是個意外:話說何啟是個癡情種,在英國求學期間結織了太太雅麗氏,婚後雅麗氏隨何啟回港,不幸病逝。為紀念亡妻,何啟用畢生積蓄建立香港雅麗氏利濟醫院(即香港大學前身)。這一建,何啟荷包乾塘,家中眾多子女等開飯,為籌措開支,他找好友區德共同投資,向政府申請於九龍灣填海發展私人住宅。然申請遲遲未批,何啟於1914年已先行作古。
假如何啟是癡情種,區德便是義氣仔女:何啟死後,他以二人名字開設啟德公司,再接再厲提出申請。最後名為「啟德濱」的樓盤終於起得成,時局卻因辛亥革命而亂了,啟德濱銷情不好,最終爛尾。 踏入1920年代,社會革命情緒高漲,港英政府急於找片空地加強空軍防衞,正好看中爛尾的啟德濱,其時區德亦已過身。1925年,啟德誤打誤撞成為空軍機場,至1936年首次開放民航,之後航空業隨二次大戰起飛,啟德順理成章成為香港第一個國際機場。由是,「啟德」只是信手拈來的地方名,何啟歐德二人跟航空業一點關係都沒有。 格仔山失格了
貴為「十大危險機場」,座落民居中間的啟德,多年來託賴沒出過重大意外,「格仔山」居功不小。位於九龍仔公園附近的格仔山(又稱雷達山),原是一個普通小山丘,直至50年代機場跑道擴建,基於安全理由,位於13航道上的小山丘頂部被夷平,並漆上搶眼的紅白格仔圖案,作機師導航之用。啟德機場使用的年代,格仔山上同時配備無線電導航系統及導航燈,提示所有機師,需於此處向右傾側47o,準備於13跑道上安全降落。
港英年代的人懂得廢物利用,那些被剷走的沙石部份用作跑道填海工程,另一部份則蓋了九龍仔公園。格仔山本身也變成景點之一,市民可自由上落遊玩、觀賞飛機升降,也是不少年輕男女拍拖欣賞夕陽的勝地。機場搬遷之後,為免誤導機師,格仔山上的白格被髹上灰色,失去導航作用的格仔山,「失格」之後也形同廢墟。 啟德最後一夜
經歷過是否起赤鱲角機場的中英罵戰,再經歷1997年回歸,1998年7月6日0:02分,最後一班國泰 CX251號航班由啟德出發,飛往倫敦。機場控制塔隨即舉行機場跑道關燈儀式,由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民航處處長施高理主持。7月6日1:17分,施高理以一句「 Goodbye Kai Tak, and thank you!」作別,跑道熄燈,啟德國際機場73年歷史任務畫上句號。四天後,原為保障航道安全而訂立的建築物高度限制撤銷,九龍區建築物從此「衝上雲霄」。
半世紀前潮爆泛美旅行袋
翻看舊照,飛機搭客一人一個旅行袋,其中最出名的是泛美( Pan Am)出品。專欄作家陶傑曾這樣描寫,「一個藍色的旅行袋,白色的地球徽記,英文書院的飛仔學生最愛用的書包……泛美是一個夢想:艷麗的空姐,有牛排的飛機餐,啟德機場的停機坪邊,一個飄逸着手絹的送別的陽台。」 James指出,50、60年代能搭飛機的非富則貴,當時航空公司會送旅行袋作為紀念品,而人人都以擁有一個旅行袋為榮,「航空公司有諗過,如果個袋喺旅行社送出去,客人未必會帶上飛機,所以最好喺飛機上送,咁個個落機時都會拎住個袋影大合照,最收宣傳之效。」泛美航空其後於1991年執笠。
從頭說起舊啟德 1925-1998《香港啟德機場的興建與歷史發展》專題講座
講者:吳邦謀
地點:尖沙嘴海防道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演講廳 時間:9月8日3:00pm-5:00pm 費用:免費入場(110個座位先到先得)
六代啟德客運站
|
Source: appledaily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