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

免費補習天王


何振健,26歲,軟件工程師,香港義工補習社創辦人。利用工餘時間開發自動配對軟件,成立網站,為應付公開試的貧困中學生,配對免費補習老師,「考試唔代表乜嘢,但公開試考得好,走少好多冤枉路」。坊間針對公開試的雞精班其門如市,他卻主張無料補習,還找來狀元為準考生分享應試心得,「唔係頂爛市,只係想個世界公平啲!」扶一把,命運或從此改變,且聽這個「另類補習天王」怎麼說。記者:呂麗嬋
「我喺中大電腦系畢咗業兩年,比好多同齡嘅年輕人幸運,搵到屬於自己專業嘅工作。同好多基層家庭一樣,我爸爸做廚房,媽媽係家庭主婦,有三兄弟姐妹,排最大。係唔使住板間房,最窮唔到我,但讀書、搵工,乜?都要靠自己嗰種家庭。由細到大,我讀書算叻,唔使補習,順利考入U,中學時代,仲成日幫人補習賺外快。

貧富懸殊是殘酷現實

有時遇上啲學生家境唔好,但好畀心機嘅,我都會自動波收平啲。試過幫住喺樓下嘅兩兄弟補習,哥哥好勤力,A-level考到幾個D,但差少少入唔到大學。好可惜佢家境唔好,要養家,後來就喺Pizza Hut做廚師。講到底,做廚師都係一技之長,但我會諗,如果佢入大學會讀乜科呢?人生又會唔會唔同呢?
畢咗業,朋友聚埋,都係傾工作同待遇。大學同學出路相若,中學同學,差距可以好大,我嘅同學之中,有啲做咗小巴司機、有啲做售貨員。我叫做好彩,入到大學,好歹叫工程師,但都會好欷歔,覺得呢個世界好唔公平:屋企有錢,考得唔好,可以去外國讀書,唔係就去阿爸開嘅公司做嘢,一樣有出路;但若家境唔好,選擇就變得好有限。
唔係想挑起貧富懸殊,但呢個係殘酷現實,跨代貧窮真有其事。之前教院有個調查,話窮學生同富學生,入大學嘅比率相差三倍,唔公平嘅起跑線,永遠係個困局。好想改變,幫?啲家境唔好,但又好有心想讀上去嘅人。如果補習可以將「差少少」收窄,令佢哋跨過大學門檻,未來走嘅路都會平坦一啲。到我出咗嚟做嘢,𠵱團火一直冇熄。

自動配對 700師生登記

一個人嘅力量有限,寫軟件係我專長,我就諗到不如搞個全自動網站,由登記註冊嘅學生,利用搜尋器,同願意義務補習嘅導師自行配對,效率高、慳番行政費。網站自上年11月底上線,綜援家庭、新移民同非在校人士等,都係優先服務對象。網站運作短短兩個月,已有700師生登記,當中近四成學生都係重讀生!
網站冇錢宣傳,我哋開facebook、喺討論區介紹,竟然有好大迴響。𠵱家,網站核心成員有八個,大家都係義工,當中有大學生,亦有在職人士。除咗免費補習、搞雞精班幫學生應試,上月底,我哋仲拍膊頭搵咗幾個狀元,喺理大分享考試心得,遲啲,我仲希望開放平台分享教材,令更多人受惠。網站仍屬起步階段,冇會址冇資金,但萬事起頭難,踏出第一步,最重要。」

有心人助貧困小學生

除了針對中學生及應付公開試的「香港義工補習社」(http://www.hkvtutor.org)外,「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」(http://www.eoe.org.hk)及「文宣學社」(http://www.mansyun.hk),都是由民間有心人發起的社團,同樣為邊緣貧困學生提供免費補習服務,不過對象主要是小學生。前者由前直資學校校長陳葒創立,力倡有教無類;後者由一群中七學生於2011年6月成立,主要借用區議員辦公室及互委會會址小班補習,由一位大學生領導,配以一至兩位中學生助教輔助進行。 
 Source: appledaily 

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

家常便飯﹕食菌有益

【明報專訊】菇類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重要的食材。

冬菇、木耳、雲耳等,人人的家裏都會有一些。

而我們的飲食文化,除了取各種菌類的獨特風味和從中攝取不同營養素外,還懂得利用它們各種保健和治療疾病的功能。

近年,中國的靈芝和巴西的姬松茸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,就連西方醫學也開始重視。

菌類過萬 只吃小部分

其實世上過萬菌類之中,人類日常可食用的只是一小部分。一些菇類是因為有毒性不適合食用,但有更多是可吃的卻吃不到,這是因為人類不能成功將它們在工業化的環境中生產。因為科研和農業界的努力,消費者可望將來在市場中能夠買得到更多可供食用的菇類。

在香港,就是連一些普通的蘑菇品種也很難找到本地種植的,又是因為地方「矜貴」這個原因,用於種植蘑菇的場地實在很少,在有機農墟中也不常見。較早前在太古有機農墟竟給我們找到一些手掌大小的大蘑菇(portabella),當然不放過,買了些回家。

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,大蘑菇呈淺碗形狀,生出來就是給人釀東西進去的!而焗就是最方便的烹調方法。至於釀進去的材料是什麼,筆者通常只需開雪櫃看看,就幾乎必定找到適合的東西。星期一素食,就用了數個做了個主菜,再伴上一個暖沙律,誰說素菜不好吃呢!話說每年二月四日,是美國的焗蘑菇日,家家戶戶都會做自家款式。大家也不妨做自家口味的釀蘑菇,實在很難出錯的!

選蘑菇小貼士﹕
蘑菇就像海綿一樣,什麼液體、氣體都會被吸進去。故如果生產的時候用了殺蟲劑,滲進蘑菇內便如何洗也洗不掉;這也是為什麼可以的話,很多消費者都會選擇買有機的。另外,從超市買回來的蘑菇,最好立刻食用,不然蘑菇揮發出來的水分會形成倒汗水令蘑菇發霉。如不能馬上吃掉,就要先將包裝膠紙剝去,改用一張大廚房紙包着,保持乾爽,再置於雪櫃下格內,三數天是沒問題的。

釀蘑菇
材料
大蘑菇 4個,備用
橄欖油 2湯匙
小洋葱 1個,切小粒
蒜頭 2瓣,切米粒大小
鷹嘴豆 1杯,已浸、煮至稔透
粟米粒3湯匙
鹽少許
胡椒少許
辣元素 少許
蛋 1隻,打散備用

材料備忘

1. 蘑菇吸水力很強,不能像洗菜般的用水浸洗,只能用乾淨濕布輕輕揩抹菇上泥塵

2. 鷹嘴豆也可以用罐頭的。用匙羹將豆壓碎。要提一下的是,做完這個菜後,多了出來的鷹嘴豆,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得着。例如拌飯一起吃,或炒飯時加一點,或做奄列時用作餡料等。總之多了出來的,切勿讓它作廚餘!又或者,如果雪櫃內有些吃淨的米飯或薯仔等也可以用作釀蘑菇的餡料

3. 粟米粒切勿用罐頭的,太濕太稔太鹹了

4. 「辣元素」可用鮮辣椒、醃酸了的辣椒(如 pickled jalapeno)或辣椒粉,不要辣的可略去
很多釀蘑菇的食譜都會用濃味芝士在餡料內或在外加一層,焗起來香很多。但如果不喜歡吃芝士的是可以略去的,清清淡淡,一點問題也沒有。如果用的話,可以選擇較濃味的車打芝士(cheddar)或巴馬芝士(parmesan cheese)等。這些大蘑菇,每個需要1湯匙芝士粉。

說到芝士,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個問題,就是買一大塊回來,但平時又不常吃,在雪櫃放得太久,也會發霉。其實,芝士或牛油均是可以儲存在冰櫃中的。用的時候,置於室溫一陣子便可以了,如用來磨粉,從冰櫃中拿出來更是比稔稔地的更容易磨。

做法
1. 將油燒熱,加入洋葱、蒜頭等,炒至稔身
2. 加入碎鷹嘴豆、粟米粒和調味料,炒勻,中火炒一、兩分鐘便熄火
3. 將煮好的餡料倒在一個碗中。完全冷卻之後,加入4隻打散了的雞蛋,拌勻備用
4. 將餡料釀進大蘑菇內,用手按實。用橄欖油抹蘑菇邊
5. 如果加芝士的,在餡料上加上一層芝士粉
6. 將釀好的蘑菇放進預熱至180℃的焗爐,焗25分鐘便成
暖沙律

沙律不一定是熟了的菜或是生吃,而可以是半生不熟的暖沙律。特別喜歡冬天吃這個,清新得來又不會冷冰冰。
材料
紅葱頭 數顆,剝皮,切米粒
蒜頭 數瓣,切米粒
有機西芹 5條,切半吋粒粒
粟米粒1 杯
橄欖油2湯匙
鹽少許
材料備忘
1. 西芹用來煮湯的,用普通的便可以。但生吃便要講究點。有機西芹細條一點,菜味卻濃很多
2. 粟米粒用新鮮即食粟米或普通粟米粒皆可
做法
1. 將油燒熱,加入紅葱頭粒和蒜頭,以中火炒至稔身
2. 如果粟米是普通的,便要先加入粟米,炒兩分鐘,然後才加入芹菜
3. 如果是即食粟米,可一併加入鍋內,中火炒至暖身便可
4. 炒至菜變暖,但要保持爽脆質感
★如果對文內食譜有問題,可以登入本會的面書good food watch 發問。
作者簡介
嗨!我係Agnes是生化學博士。
現今租貴加上好食材難尋,上館子反而很難吃到健康和有真味好東西,於是,我一於自己煮食。
文 鄺易行
圖 鄺易行、資料圖片、網上圖片
(www.goodfoodwatch.com;fb﹕Good Food Watch)
編輯 潘建文
fb﹕www.facebook.com/SundayMingpao

Source: 明報

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

髮剪局3:潤‧髮

前一頁男士理髮一刀剃淨,乾淨利落不留痕。女士古方護髮,花樣就多了。老實地賣「朱義盛」的老實公司,1926年於上海街開業,1988年搬到油麻地。兩年前因為業主賣舖而結束營業,卻不代表劈炮屈服。現在店主莫氏夫婦,仍在上海街民光電器行,及網上寄賣其自製的招牌生髮/護髮油──刨花油。同時,這刨花油2011年還和「打小人」一起,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候選名單之一。
記者;陳慧敏
攝影:陳盛臣、楊錦文

剪到手軟送禮佳品

話說1980年,首位香港小姐孫泳恩在電視上揭示小時候頭髮稀疏,用刨花油後,養得一頭烏黑長髮的秘密,掀起一陣刨花油熱。莫先生:「好古老喇!以前啲阿婆、馬姐最鍾意洗頭後,用刨花油搽辮,編出嘅辮貼服柔亮。」天然壓榨出來的油其實不是油,不黏手,不惹塵,沾到皮膚也不會長痘痘,同是送禮自用佳品,莫太:「50年代,好多人攞住個樽仔去買刨花油,有啲專登買嚟送返鄉下。」洗淨頭髮乾透後,沾一點點刨花油當髮尾油用,攝影師話抵過椰子油多多聲!

製作刨花油,首先要將用楠木刨出來的薄片,剪成每條不到1毫米的刨花絲,浸泡一星期,才能與茶籽油放到攪拌機去絞碎。泡軟了的刨花絲仍很硬,所以每攪兩分鐘,就得關機讓機器休息一小時。小半壺刨花最少得攪拌20次,攪攪停停最少四日。然後將刨花茸隔油兩次,揸出每両$15的刨花油。最喜歡這種「唔使用腦」的工作,腦袋放空,專心致志地剪,簡直是靈魂的修為,過年最啱。然而剪了大半片,夾實三片刨花的左手發緊,拿剪刀的右手發疼,靈魂開始崩潰,莫太:「係好難㗎,有時剪到對手唔郁得㗎!」

除了全天然的古法護髮刨花油,他們也兼賣天然的洗髮古方──茶籽泥。莫太:「以前啲人將茶籽製作成個砧板咁賣,用嗰陣砍下一角開水,黃澄澄,記得隔渣先用,唔係洗到一頭泥!」望見莫太舀出一坨如肥料的泥,混着雜草。泥水?洗頭?唔係啩!然而上網一查,原來現在許多推崇純天然護理用品的店,都有介紹茶籽油,茶籽,即是老年茶花的果實,以一年時間,吸盡日月精華方能結果,內裏所含與人體最合拍的油酸量、比美容界聖品橄欖高20%,用來塗臉的話防暗瘡皺紋雀斑,洗完頭還可以順便杜蟲!簡直無敵!
查詢:23843736

剪到手軟送禮佳品

話說1980年,首位香港小姐孫泳恩在電視上揭示小時候頭髮稀疏,用刨花油後,養得一頭烏黑長髮的秘密,掀起一陣刨花油熱。莫先生:「好古老喇!以前啲阿婆、馬姐最鍾意洗頭後,用刨花油搽辮,編出嘅辮貼服柔亮。」天然壓榨出來的油其實不是油,不黏手,不惹塵,沾到皮膚也不會長痘痘,同是送禮自用佳品,莫太:「50年代,好多人攞住個樽仔去買刨花油,有啲專登買嚟送返鄉下。」洗淨頭髮乾透後,沾一點點刨花油當髮尾油用,攝影師話抵過椰子油多多聲!

製作刨花油,首先要將用楠木刨出來的薄片,剪成每條不到1毫米的刨花絲,浸泡一星期,才能與茶籽油放到攪拌機去絞碎。泡軟了的刨花絲仍很硬,所以每攪兩分鐘,就得關機讓機器休息一小時。小半壺刨花最少得攪拌20次,攪攪停停最少四日。然後將刨花茸隔油兩次,揸出每両$15的刨花油。最喜歡這種「唔使用腦」的工作,腦袋放空,專心致志地剪,簡直是靈魂的修為,過年最啱。然而剪了大半片,夾實三片刨花的左手發緊,拿剪刀的右手發疼,靈魂開始崩潰,莫太:「係好難㗎,有時剪到對手唔郁得㗎!」

除了全天然的古法護髮刨花油,他們也兼賣天然的洗髮古方──茶籽泥。莫太:「以前啲人將茶籽製作成個砧板咁賣,用嗰陣砍下一角開水,黃澄澄,記得隔渣先用,唔係洗到一頭泥!」望見莫太舀出一坨如肥料的泥,混着雜草。泥水?洗頭?唔係啩!然而上網一查,原來現在許多推崇純天然護理用品的店,都有介紹茶籽油,茶籽,即是老年茶花的果實,以一年時間,吸盡日月精華方能結果,內裏所含與人體最合拍的油酸量、比美容界聖品橄欖高20%,用來塗臉的話防暗瘡皺紋雀斑,洗完頭還可以順便杜蟲!簡直無敵!

我認得你!

係,由細到大,髮型屋裏一定會見到這種「太空罩」,同事叫佢「血滴子」。每次見它「降落」,即代表「有排坐」。

由剃頭佬到髮型師

經營了新麗都髮型屋大半個世紀,退休兩年的標叔:「50年代左右,啲人叫我哋『剃頭佬』㗎咋!70年代叫師傅,𠵱家就叫髮型師,好明顯地位提升咗啦。」1953年,香港理髮室總公會成立,隨着社會轉變幾度改名,也紀錄了香港理髮及美容業的轉變。

標叔:「以前市政局有條法例,說舖頭不准擺痰罐、舖頭一日要消毒幾次、髮型師一年要驗幾次身來確保衞生,師傅們去不同地區又要登記。」我諗起卡通片《怪獸公司》。標叔:「我哋邊有咁多時間?好在有工會團結反對。不過都因為咁,後期啲飛髮舖都越做越有規模,越做越企理,就係咁解囉。」
「嗰陣時我哋淨係想快啲有門手藝,同幾個老友記開店做老闆、識個大姑娘拍拖。於是就走去搵師傅學師。嗰時真係要幫手煮飯、買煙、掃地拖地。做咗八個月雜工,先叫做學識洗頭。浪費時間㗎!咪當訓練耐性同服從度囉。睇電視,睇見柯德莉夏萍、米路花拉、林黛同林鳳個奧米茄頭,一係企喺師傅後面偷師,睇完借朋友個頭來試整,邊有假人頭俾你試剪咁好呀。現在年輕人邊肯同你浸兩年做呢樣?」梗係啦!八個月喎!我去工聯會都拿了幾張證書了!所以70、80年代以後,學徒們都跑到培訓學校去,短短的課程,學會剪髮電髮的基礎,在髮廊裏跟師傅又偷幾年師,升做師傅,想增值又可以返工會上課做技能提升,條路一路都好順,真好。標叔:「幾個師兄弟儲錢租個二樓舖做老細,不很難。」「租個二樓舖」同「不很難」,心,突然的隱隱痛。

面臨考試與認證

現在香港的理髮師,正面臨將來或會實行的考試認證政策。香港理髮化妝業職工總會主席梁子光:「其實早於十年前,國內的理髮師都要考認可證。正如我哋𠵱家如果想返國內做嘢,其實都要考同一個國家職業認可證,考試內容除了實戰外,最重要還要念大叠中外髮型歷史。由漢唐到滿清到八國聯軍,甚至世界髮型潮流演變都要讀到,聽落有趣,但難讀,個證得到英國、澳洲同歐盟共五十多個國家承認,香港美髮業也有一個類似的『資歷架構』認證,提高行業資歷,實行咗五年,但反應未算理想。」現在政府正計劃讓業內人士考取這個認可證。梁子光:「但若年紀大的老師傅都要攞證,就會抹煞咗佢哋嘅經驗。所以𠵱家需要一個過度期,等一班有資深技術同經驗的老人家一路過度。」

Source: appledaily

髮剪局1:飛‧髮

人在西營盤第二街,陋巷街角,收音機長期調到商業電台第五台,背景音樂是松松姐姐的《月兒彎彎照九州》。我與攝影師、以及85歲的胡師傅、陳師傅,圍着圈,攤開雙手凌空凝住。胡師傅和陳師傅定過抬油,雙手絲毫未動,我和攝影師,二人四手,不夠五秒,勁震。幾鋒利的刀都有生銹的一日,桌上幾把60年歷史剪刀磨得又短兼生銹,兩位雙手,卻真的未老。
記者:陳慧敏 攝影:陳盛臣

好搵過當差

訪問途中,一直有客人走來,吹水的幫襯的。年尾流流,我怕阻你工作喎陳師傅,他一揮手:「唔阻唔阻,我哋呢度唔阻嘅!」然後被按着頭飛髮的老顧客,也有一句沒一句的搭嘴。
曾經,香港打工仔去剪頭髮,密過OL去做Facial,當時,我們都叫「飛髮」,由「fit髮」演變而來。
三個沙煲兄弟於日治時代,十一、二歲學師,歷經了三年零八個月,17歲成為正式師傅養活一家七口,六十年前在常豐里開廣東理髮店一腳踢,後來拆樓,四十年前搬到第二街角落頭一間小石屋繼續經營至今。
現在店裏剩下85歲的胡師傅及80歲的陳師傅。店裏二手買來的理髮椅,同甘共苦了六十年,加起來上百年歷史。每次有客人要刮鬚,抽起個大鐵鎚般的頭枕碰一聲裝上。五十年代高峯期,朝早七點做到晚上十一點,陳師傅:「做到《夜半奇譚》,講鬼古嗰陣先收工呀!」甚麼時代如此旺場?「最旺係柏立基做港督嗰屆囉!當時香港鎖港,人口又少,盲的跛的都有茶樓請佢哋賣包。」1958年柏立基出任港督,並為香港爭取了財政自主權,財政預算不必交予英國審批,但同時社會貪污成風,想做份最低級的政府工都要使黑錢疏通兼要查三代。陳師傅:「嗰時做呢行好好搵呀!啲人飛髮又勤,個個都好工整嘅真係。一個月頭最少嚟剪兩次頭髮,有錢嘅剃鬚剪髮,一個月嚟四次!當時做警察先得160蚊一個月人工,掃垃圾105蚊,剪頭髮有三百幾蚊。有皇家工(政府工)我都唔去做啦!如果唔係,我𠵱家食長糧喇!」

廣東至係最醒

四十年前,小店還在常豐里之時,有好多公仔書,當時的家庭個個都有四、五個小朋友,小朋友剪髮四毫,大人剪髮五毫,洗埋頭七、八毫連剃鬚,一家人來就把小店坐滿。那一代人剪頭髮,幫襯開就好似入了會似的,每隔一陣就自動回來報到。十來分鐘的相聚時間,洗頭剃鬚為名,聚舊打牙骹為實,一跟就是幾十年。陳師傅:「現在老顧客都少喇,有都死晒喇。幫襯開嗰啲起碼都拍得住我哋年齡喇。」
戰後大陸開放,好多上海師傅來港開「上海理髮舖」,門面靚,服務好,說穿了其實師傅們大抵都來自揚州,卻以上海自稱,因為聽落又潮又摩登,仲可以收貴幾蚊。陳師傅想起有點不忿:「上海(師傅)有限嘅啫,嗰啲人一味討好客人。你知中國人一味抬住人哋大髀話人哋叻㗎嘛,但邊夠我哋廣東人叻呢?問心講句喇!分別呢,上海師傅嘅舖頭,裝潢好、企理啲,又有煙仔食,又畀毛巾你抹面,招呼妥當,我哋廣東人,啲下欄功夫唔做嘅!師傅就係師傅,佢來飛髮你就畀佢坐,就係咁。我做咗六十幾年,都係呢把手剪,練練吓咁。」給客人剃鬚時,陳師傅雙手非常穩定,他反反手腕:「學師時要練手骹,練得柔軟,否則剃鬚時會刮痛客人,唔得㗎!」

拆解百年飛髮椅

最憎披頭四

以為上海師傅是他們大敵,才不!他們的大敵,是唔剪頭髮的披頭四!「若果舊時整成披頭四咁,你日日都有難呀!你唔得啲警察滿意,佢哋唔理你係咩四,日日都叫你埋嚟、擰轉面拍埋牆,問你做乜嘢功夫(職業),你解釋妥當就放你一馬。你話你學得𠵱家啲人咁撐起腰,阿蛇(阿Sir)、阿蛇咁輕佻?佢就擰你埋牆,蛇吖嗱?你冇仇報呀!你梳晒啲頭髮去後面,乾淨整齊佢就唔理你。」多得警察幫忙,即使五十年代末,裝修豪華的上海理髮屋入侵,年卅晚,開滿廣東理髮店的小巷總是排長龍,西營盤第三街那邊曾經有十幾檔廣東理髮,統統滿座。
回到21世紀的年廿九,上午時分小店客人一個接一個,有專程由香港仔來的八旬翁,也有專登開車來,來個十分鐘飛髮短敍又趕開工的的士司機。但長椅上未見人龍。陳師傅:「𠵱家啲人都唔肯剪髮啦!」六十年代披頭四爆出,吹到七十年代溫拿、林子祥、阿倫等個個長髮及肩,胡師傅講起就氣:「披頭四最影響我哋呢行啦。個個長毛怪,影響晒啲香港人唔鍾意飛髮!你都係學披頭四之嘛!」又關我事?「你(個頭)呀,唔係唔飛四十次髮,邊留到咁長頭髮啫?」我無力地以「陳寶珠囉!」自衞,胡師傅以「嗰陣梗係興夏萍(柯德莉夏萍)裝啦!」這吓痛擊,氣勢上,我輸了。

法國花柱之謎

「友記」的門口,以這紅白斜間為記。原來這斜紋記號的來源有多個版本。陳師傅聽說是當年法國大革命,一理髮師協助革命軍領袖脫險,所以革命勝利後就讓髮型屋掛上國旗,作為功績標誌,漸漸演變成今日的花轉筒燈;又有說在15世紀時,因為醫生們都覺得污血不乾淨,於是請拿剪刀的髮型師兼任放血師,所以以白色代表繃帶,紅色代表血為記,讓人知道哪裏有放血師,流傳至今。

友記理髮

地址:西營盤第二街橫巷 鳴謝: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

剪髮.術語

舊式飛髮舖,有好多有趣術語,師傅們講起仿若打暗號。今日當然逐漸失傳,你去salon髮型屋,再也聽不到了。
吹波:五、六十年代左右,男子流行將前髮吹起,形成頭頂一個「波」
草:指頭髮、好亂嗰種
草王:頭髮又多又亂的客人
趕蟻:剃鬚,當時人見你一面鬍渣,像成面螞蟻一樣
蝦仔、樹叔:貼士
父子十:二十元
大千里:十元

Source: appledaily

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

一代擦鞋師 機密留守


擦鞋兩個字,一塗一擦,只有夠快手有耐力的才能留低。這個另類武林在中環戲院里,有的像一線天的八極拳,快手密密打;有的像宮二以柔取勝,大家都靠雙手爭一餬口,好天曬、落雨無生意。這個平日熟口熟面的場景,背後的擦鞋師已買少見少,留下的靠心機與密密做,才不被淘汰留一席位。
記者:雷福財 攝影:陳盛臣
模特兒:Nadio@Starz People
化妝及髮型:Jojo Cheung
服裝提供:The Swank

港式擦鞋
路邊偷師 愛見皮鞋立立令

人稱堅叔,57歲,擦鞋15年,無兒無女,與老婆同住公屋,即使有病亦每日過海開檔,亦未想過退休,只求做得就做。堅叔年輕時做過茶餐廳、大牌檔、搬運、收數佬,最愛還是幫人擦鞋,自言愛好自由自在,「我嘅兄弟姊妹1997年前全部移民去美國洛杉磯,淨係我無去到。去到嗰邊又聾又啞,留喺度開心好多。」邊學邊擦鞋?「邊有得學㗎,當年咪企喺隔籬偷師,之後咪膽粗粗自己做個鞋箱開檔,工具就係喺油麻地超級市場買嘅鞋蠟、鞋刷,嗰時未使攞牌(固定攤位小販牌),人人都做得,呢條街有七至八個擦鞋佬。」堅叔表示單靠擦鞋月入近萬元,加上老婆喺茶餐廳打工,兩口子已叫夠食。講到擦鞋經,堅叔緩緩道出:「擦鞋最重要有心機,求求其其梗係唔靚啦,最開心係見到對鞋立立令。呢度競爭及吵架實有發生,不過畀你擦幾多對鞋都唔重要,要同客人啱傾先有客人幫襯,以前都幫過曾江同王敏德擦鞋。不過近年呢條街走剩得四個師傅,其他的移晒民了。」

新移民靠雙手 自力更生

時勢使然,老一輩總有退下的一日。有錢搵的地方,不論幾辛苦,總有新人加入。戴姐40歲,新移民,育有一名10多歲兒子,兩年前開始擺檔,師承先夫,所有工具亦是,「我先生10幾年前已經喺度擦鞋,係佢教我點擦,仲話一定要落手做先會學識,後來佢過身後,我便擺檔。你知喇,我來自大陸,無文化,唔識繁體字,就算已有香港身份證都做唔到其他工作。每朝八點半開工,如果無落雨,一般做到夜晚七點幾先收工,然後買餸煮飯畀個仔食,開頭真係好唔慣,有諗過唔做。不過做擦鞋勝在自由,靠雙手搵到飯食,最緊要擦得夠快夠靚,幫到人自己都開心。」日擦20多對鞋,日收約$800,撇除周末,一個月都有萬二元收入,辛苦一點,但好過攞綜援多多聲。戴姐話來港多年,覺得香港多好人,亦儲落不少熟客,因此被隔籬檔的另一女擦鞋師欺侮,「所謂僧多粥少嘛,多個人自然多個競爭,佢試過將我啲鞋蠟掉走,好慘㗎!」

香港擦鞋史

曾是本土傳統行業的擦鞋匠,在1949年開始漸成一門街頭職業,以前多由小童做擦鞋師幫補生計,其後隨教育普及及工業興起,擦鞋行業便式微。當年的擦鞋足迹不限於中環,連尖沙嘴亦有,多以外國水手客為主。但因中環戲院里多老闆級及行政人員出入,加上當年皇后戲院和娛樂戲院人流暢旺,令戲院里成為擦鞋勝地。2009年政府發出八個固定攤位小販牌,令擦鞋匠繼續生存,現時約有四位繼續於戲院里擺檔。

英式擦鞋

步驟更繁複

一副官仔骨骨的紳士Look或行政裝束,沒有一對亮麗的皮鞋的襯托是不成事,對講究生活品味為主的男士來說,打理及修護一對皮鞋是一門學問,也是對完美的執着。除了地道街頭擦鞋術,要求高一點又愛好英式傳統擦鞋文化,就要記住專營歐美靚皮鞋店Tassels。據Tassels店員組長Wallace表示,其外籍與本地客群比例相若,大多以行政人員為主,當中亦包括遊客,而明星捧場客則有王敏德。

擦鞋10部曲

皮鞋與補品

靚皮革可帶出個人品味,但日子久了加上香港大多處於偏潮濕天氣,如何保養鞋類皮革,其實是一門耐性及學問。皮鞋主要以牛皮及麖皮製成,較少的還有羊皮、鱷魚皮、蛇皮等,不管是哪種皮革,水份及濕氣均是天敵,除用刷除塵、鞋膏滋潤防龜裂、鞋蠟令鞋具有光澤外,更要噴些防水噴霧令皮鞋能抵禦微量水份,亦可減低令鞋面深淺的礙眼水迹。

Shoplist 

a. Tassels Gentlemen's Shoe Store(27899911) 
b. houses(27215688) 
c. Corthay(25238877) 
d. Giorgio Armani(25327777) 
e. Church's(21968452) 
f. Paul Smith(25235868)
Source: appledaily